Search

『用大敘事重構台灣的文化旅行地景,真的可行嗎?』

“蚯蚓文化提出「文化之路」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『用大敘事重構台灣的文化旅行地景,真的可行嗎?』

“蚯蚓文化提出「文化之路」的倡議,立意良善。但旅遊業習慣「拿現成的來用」,直接商品化的可能性幾近於零。

以目前這條「茶之路」的現況,必須分段討論:大稻埕至淡水這一段,如何串連既有的文化資產與導覽人才,增加茶葉加工製程的體驗、港區生活的體驗、藍色公路,以扣合「茶之路」的主旨?

而坪林至深坑這一段,如何解決交通、住宿點與特色餐食的問題?茶產區的茶園體驗、品茶教學,是否有足夠的資源能針對不同客群設計服務內容?如果要將「文化之路」作為品牌,監管與考評機制必不可少,導覽解說人才的培育與考核,甚至是整個「茶之路」的服務提供者,是否能建立具公信力的監管機制?”

_______ 謝謝天下獨立評論的蘊之給了深刻而真實的記錄與報導,如同文章裡所說,如果要將「#文化之路」作為旅行商品路線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
關鍵不在於傳統的國旅業者習慣性的只想要串接現成的景點(吊橋/步道/教堂/風景/和購物店/餐廳/休息站),而是自從經濟起飛和週休二日帶動的休閒風潮後,台灣業者急著創造獲利而忽略地方文化價值的情況,便不曾改善的運行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。

所以,大家覺得去墾丁不如去沖繩,關鍵不在於墾丁真的不好玩,而是多數人不會玩墾丁。新竹也從來不是無聊的旅行地,是無聊的人就看不見有趣的差異。因此政府半簡單省事自願與半被業界施力強迫的不斷創造“新景點”

而 #文化路徑 是一個關於歷史記憶的 #文本,跨國家與族群間的串連,不見得需要詳細的行走動線,更在意的是整個史蹟脈絡的正確及完整,有形或無形的文化遺產交互堆疊,更想要反應當時不同多元文化匯集衝突的真實情形。。

而 #文化之路 便是我們依循著歐盟文化路徑的腳步,思考著台灣以“ 文化之路 ”聚焦對於『地方』的踏實作法。

當為了推動旅遊創造誘因時,倘若每個人只能以想像創新去思考地方旅遊時,對於未來旅遊發展的方向便永遠無法朝著一個方向鎖定,持續累積。

文化之路是一種文本企劃的概念,像是真實歷史文本裡所延伸出來的動線 #腳本 。

而更多落回觀光旅遊體驗的部分,即是再從腳本架構中長出的章節故事內容,這是 #劇本 ,一段一段的串聯成精彩無比的動人橋段。

倘若不同的公部門局處或者是地方旅遊團隊,都能了解到這個概念,在思考地方旅遊推動之前的田野調查與資料累積,便都能朝向同一個方向前進,資源也能整合共享與妥善利用。

台灣長期以來的淺碟式觀光遊覽,便有可能因此找到突破的缺口,善用這次的危機成為轉機,一舉改善台灣整體旅遊的產業型態。

#文本 #腳本 #劇本

https://opinion.cw.com.tw/blog/profile/379/article/9788


Tags:

About author
現任風尚旅行與蚯蚓文化總經理。 以風尚旅行作為媒介,從海外客製化到島內小旅行設計,讓消費者透過體驗對地方價值產生興趣與認同。近年與LEXUS攜手合作「覓境食旅」,協助演繹品牌精神與行銷企劃。成立蚯蚓文化延伸經驗值,催生「紅椅頭觀光俱樂部」成功對日行銷台南,獲日本GoodDesign獎。以「屏東Ya」參與台灣設計展,善用科技結合地方趣味引爆人潮。2020年承辦台南另類跨年活動,以「府城搬戲」串連地方演出,打造史上最具在地味的跨年活動。持續以文化策劃內容,活化城市與地方能量,帶領跨領域之資源整合與與創新。
游智維從旅行的傳道授業解惑交流室
View all posts